5月17日,全國切實做好保交房工作視頻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相關地方政府應從實際出發,酌情以收回、收購等方式妥善處置已出讓的閑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幫助資金困難房企解困。商品房庫存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購,酌情以合理價格收購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2024年5月17日肯定會成為我國房地產史上讓人難忘的一天。
就在這一天,保交樓、去庫存、降首付、降息等各類政策接踵而至,整個市場為之沸騰。
綜合來看,本輪政策不僅刺激需求,還直接穩定地產供給、改善房企流動性,堪稱“史上最寬松”房地產政策。而在供給側,重點加碼保交樓、去庫存,預計會明顯釋放房企的流動性。
當然,由于消化存量房產即“去庫存”是眾所周知的樓市當務之急,所以相關政策將如何進一步推動去庫存,顯然是輿論關注的焦點。
此前,房地產風險化解著重于項目層面,比如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從項目層面融資助力保交樓。而5月17日的會議上首次正式提出地方政府收回、收購已出讓閑置土地的政策,代表了中央對于“救項目也救主體”這一市場呼吁的回應。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由政府下場“買房”,并不是新鮮事物。
此前,由地方政府出面,購買整體項目用于保障性租賃住房并非罕見。5月14日,杭州市臨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公告稱,經臨安區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將在臨安區范圍內收購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賃住房。這是杭州繼宣布全面取消限購后又一個重磅動作。
不過,上述案例還未能上升到政策層面,且收購房源的規模也偏小。
而5月17日的會議意味著,政府“以需定購”,成為市場交易中的重要一方,已是樓市去庫存、化解風險的重要政策。
只是政府“以需定購”,實踐中怎么操作?
在5月17日的保交房會議之后,還舉行了一場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會上介紹了切實做好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有關情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城市政府堅持“以需定購”,可以組織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一部分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看來,由具備國資背景的企業出面收購,將是政府“以需定購”的一種主要模式。
接下來的問題是,錢從哪兒來?這一點離不開金融支持。也是在吹風會上,央行透露,將為此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
買方已經確定,資金不是難題,政府“以需定購”,順利實施必將有助于房企紓困,同時增強市場信心。
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環節需要處理得非常審慎。
吹風會上,有關部門表示,“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什么是“合理價格”,如何確定合理價格,無疑是牽涉各方切身利益,也關系公平公正的核心問題。
處理這一問題,市場化、法治化是必須堅持的原則。房企的成本需要考慮在內,但也不能容許留下尋租空間,讓收購成為暗箱操作,從而導致公共利益受損。
因此,政府按需收購,市場化、法治化之外,透明化也需要堅持。
(作者系特約評論員)
來源:時代財經,